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浙江宣传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获取海量信息。浙江宣传丰富的浙江宣传信息有助于人们快速地作出反应和决策,但信息多了,浙江宣传也让不少人有了“超载”的浙江宣传烦恼。有网友表示:“看视频喜欢1.5倍速,浙江宣传夸克想看的浙江宣传实在太多。”也有网友说:“面对刷不完的浙江宣传信息资讯,既期待下一个无法预料的浙江宣传惊喜感,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无止境阅读后的浙江宣传精神空虚。”还有网友感叹,浙江宣传“尝试改变,浙江宣传可感觉逃不出这个牢笼”。浙江宣传
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过载”,浙江宣传也就是浙江宣传说你所接收的信息远远超出大脑的处理能力,甚至会对个人的情感和认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
“信息过载”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1964年,美国学者格罗斯提出:“当决策者面临的信息水平超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信息过载,百度网盘从而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在格罗斯看来,“信息过载”如同车辆超载,随时都有翻车的风险。
不可否认,今天的很多人已被“信息海洋”所淹没。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涵盖了休闲娱乐、沟通交流、办公学习等人们工作生活的各种场景。曾有朋友在聊天时讲起,网络购物看似方便,然而比价格、看介绍、刷评论等一番操作下来,常常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也有网友吐槽,自己每天睁眼闭眼都是爱奇艺手机,一会儿不看就心慌到不行,仿佛错过了生命中的“大事件”,一天下来看似接收了大量信息,但好像又都没啥印象。
最令人头痛的是在浩渺的“信息海洋”中,还夹杂着许许多多真伪难辨的信息。比如,年初“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剧情犹如过山车般不断反转,直到警方出具警情通报,很多网民才恍然大悟。一些摆拍、造假、卖惨的信息,不断刷新人们的认识,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有网友不禁发问:“这些年的‘剧本’视频,孰真孰假,我们真的还分得清吗?”
信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便利工作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戴上了一把无形的枷锁。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足不出户进行线上名医问诊,网上学习国内外顶尖名校课程……信息的快速传播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革重塑。但人们也容易被信息“团团围住”,甚至每天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呼叫”,反而被束缚住了手脚难以挣脱。所以不少人才会开始怀念以前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没有手机、互联网,每天准时坐在广播下,等待长篇故事连播,一本漫画书也会在班级里疯狂传阅。
二
正如有学者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信息时代本就以信息为主导,“信息过载”是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首先,技术为“信息井喷”创造了可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人们实现了实时通信,加之光传输、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持续推进,极大加快了信息的生产、获取和传播速度。有数据显示,每天全球会产生5亿条社交网站推文、2940亿封电子邮件,而这样的数据还在不断被刷新,“天涯若比邻”的浪漫幻想已成为现实。
其次,需求催生信息产生和传播。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同步发展的。有人表示,当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的竞争。谁掌握更多的信息,谁就有可能掌握主动权。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获取更多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成为职场中的“制胜法宝”、社交中的“共情话题”,“宁叫看过,莫要错过”的心理,让部分人深陷信息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就如有些股民为了掌握更多上市公司的信息、宏观政策规划、关键经济数据,时时刻刻盯着屏幕,生怕因漏看了信息而错失机会。信息也逐渐成为人们争相竞逐的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
再者,低门槛让信息“错综复杂”。信息发布早已不再被传统媒体、专业机构所垄断,任何人都可以传播信息甚至制造话题,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了信息膨胀的又一个“引爆点”。在海量的信息里,如何让自己发布的信息更吸引眼球、获得更多流量?信息的精心设计和深度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震惊体”“吓尿体”“哭晕体”等各式标题党“横空出世”,信息内容也免不了一番“断章取义”“添油加醋”。甚至,一些主流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偶尔也会“随波逐流”,让读者有种“雾里看花”的无奈。大量粗制滥造的信息不仅混淆视听,还严重影响网络生态。
三
如何应对海量信息带来的“认知过载”,为大脑“节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主流”声音如何壮大?这个时代让很多人成了“信息富人”“信息巨人”,但还是有人觉得自己陷入了“信息贫困”,要么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辨不清真伪,要么对于一些现实问题找不到“怎么看”“怎么办”的答案。这就意味着,像主流媒体这样的信息供给者需要在纷乱错杂的“舆论场”上站稳脚跟,加强优质内容的原创能力,生产更多让人看得懂、听得进、直抵人心的信息,在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壮大主流舆论。
无效信息如何“过滤”?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内容需求”,像B站、抖音上就有不少知识博主受到网友追捧。但需要看到的是,自媒体信息传播还有不少“灰色地带”需要加强管理。为大脑“节食”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在源头管理上降低“泡沫信息”的可见性和传播速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到的“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就有助于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人们接收到更多高质量的信息。
我们如何保持独立思考?有学者曾说过:“如果你没办法脱离海洋,那就在大海里学会游泳,学会就游到岛屿上歇一歇、喘口气,而不被海水淹死。”一方面,对每个人来说,获取的信息只有理解了才算真正有意义,这就需要通过训练阅读技巧、思维方法,更好地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做好时间规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比如有人就会在特定的一段时间里把电子产品关掉,沉下心来读一本书,通过适度的“断舍离”,来改变自己的时间感和情绪状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控制信息摄取的数量、质量,为大脑科学“节食”,或许将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